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环球快资讯丨理性主义管理者的失败,在于忽略了人性的矛盾面

2023-04-06 06:55:39

来源: 领导力修炼


(资料图片)

【第0782期领导力修炼】王国钟:提升员工执行力,必须建立五大闭环!

《理性主义管理者的失败,在于忽略了人性的矛盾面》

卓越企业是如何有效率地激发成千上万名员工投入工作以及不断创新的?

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就得先了解他们如何面对人性的矛盾——我们都认为自己出类拔萃,对于自己的看法极不理性——这点对于组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往往卓越企业的管理方式会根据人的右脑(非理性)来考虑,他们允许(而且运用)人性比较情绪化、比较原始的一面(有好也有坏);

他们提供可以出类拔萃的机会,以及追求质量和卓越的环境;他们还提供支持更多褒奖的机会......

来源:中信出版社《追求卓越》

领教工坊(ID:ClecChina)摘编发布

理性主义的管理方式之所以会出问题,在于人并不十分理性。不论是泰勒的旧模型,还是今日的组织图,都不符合人的天性(当然,根据我们在此的论点,反之亦然)。事实上,如果我们对当前心理学的认识无误的话,就知道人类本身其实是冲突和矛盾的综合体。要了解卓越企业如何有效率地激发成千上万名员工投入工作以及不断创新,就得先了解他们如何面对人性的矛盾之处:

●人都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听赞美的话,总把自己想象为赢家。可是事实上,人的才智大多相差不大,没有人真的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出色,可是如果每天提醒自己这一点,对自己也没有好处。

●人类主导想象、符号的右脑和专司理性、推理的左脑一样重要。我们进行推论的方式,除了以有效数据分析,也常引用故事。我们倾向于常说“觉得对不对”,而不是“合理吗”或是“能够证明吗”。

●人就像是信息处理器,虽然好用但仍有缺陷。一方面,我们大脑的容量有限,同一时间顶多只能容纳十几件事情。所以管理层必须尽量简化事情,对复杂的组织而言尤为如此。另一方面,我们具有强大的潜意识,如果愿意,它可以累积相当可观的经验模式。经验是绝佳的老师,不过大多数商界人士却低估其价值,我们稍后将会说明。

●人是环境的产物,对外在的奖惩非常敏感,受到内在动机的影响也非常大。

●我们往往以为表达意见很重要,其实实际行动更为重要。你很难瞒过别人的眼睛。日久天长,人们可以从细微处看出你的行为模式,判断你是否言行如一。

●人都渴望找到人生的意义,如果公司能够提供这样的意义,员工自然会甘心为公司奉献。人也需要独立的空间,感觉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以及具备坚持下去的能力。

现在,让我们看看大多数企业是如何应对上述人性矛盾的。他们会很得意地为员工(生产力团队、产品开发团队或是部门经理)设定非常高的目标以及延伸目标。这些做法虽然很理性,最后却会造成反作用。

德州仪器和特百惠公司为什么不这么做,反而由各团队自定目标?IBM为什么设定销售人员全都可以完成的业绩目标?德州仪器当然也有懒惰的员工。而IBM不管再怎么筛选、培训,其销售团队也不可能全部都是超级销售员。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答案异常简单,可是大多数管理者都忽略了。有份心理学研究报告指出,他们随机抽取成年男子,要求受访者针对“自己和他人相处的能力”打分数,全体受访者(100%)都说自己可以排在前50%。60%的受访者甚至把自己排在前10%,有25%的受访者更自认为是前面1%的佼佼者。

在另一份类似的研究报告中,7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可以排在前25%,只有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领导能力低于平均水准。至于体力这个对大多数男性而言都不容易自我欺骗的领域,至少有6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可以排在前面25%,认为自己低于平均水准的只有6%。

我们都认为自己出类拔萃,对于自己的看法极不理性。这点对于组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却持负面的看法。它们会口头训斥绩效不佳的人员(大多数都是口头训诫,并不会真的采取惩罚行动,但光是这些难听的话就足够让人觉得胆寒)。

▲象与骑象人

这些公司虽然呼吁大家勇于冒险,可是就算是一丁点儿的失败也要施以惩罚。它们想要创新,可是却扼杀产品推介人的精神。它们顶着理性主义的大帽子,精心设计出来的体系却让员工的自豪感荡然无存。它们或许不是故意要这样做,但事实上却造成了这种后果。

我们看过的研究报告传递出以下重要的信息:人们喜欢自视为赢家。卓越企业便是基于这个观点,设计出能够不断强化这点的体系,让大多数员工觉得自己出类拔萃。员工的才智大致上属于常态,跟其他大型企业没有什么两样,可是他们强调的是制胜,而不是失败。他们的员工大多可以自定目标和配额,因为公司希望他们能够实现这些目标。

比较平庸的企业正好相反。IBM让70%~80%的销售人员可以实现目标;另一家公司(IBM在某个产品线的竞争对手)正好相反,销售人员中只有40%可以实现目标。结果这家公司至少有60%的销售人员觉得自己是失败者。他们厌恶这样的感觉,结果导致工作绩效下降,并且产生无法预测、混乱的行为。把某个人贴上失败者的标签,他的所作所为也会开始像个失败者。

如通用汽车某位经理所说,“现在的控制系统都是基于以下的假设设计的:90%的员工都很懒惰,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只想找借口搪塞、欺骗、偷窃,或是找机会搞破坏。其实真正的坏分子只有5%,我们为了打击这5%所设计出来的系统,却让其他95%的员工士气大受打击。”

卓越企业所设计的体系不单单是为了让员工个个都能成功,在员工成功时还会予以褒扬。他们非常善于运用金钱以外的激励,提供各式各样的奖励。

正面激励的方式有许多种。心理学有另一个称为“归因论”的研究领域,最有意思的研究发现是斯坦福大学的李·罗斯所说的基本归因谬误。归因论解释了我们界定成败理由的方式。纯粹是运气好吗?还是技巧好?我们太蠢了吗?失败是因为系统的关系吗?心理学家觉得最有意思的归因谬误在于:只要是成功,我们通常都会把功劳归于自己,如果是失败则是系统的问题。如果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那么显然是“我的成就”“我很有才华”等。要是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则显然“都是他们的错”“都是系统的错”。

同样,这对组织的影响也很明显。如果人们觉得都是“系统”的问题导致他们失败,他们就会置身事外。如果系统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成功,他们也会更为积极投入。他们认为是自己具备的技能促成了成功,最重要的是,他们会比较愿意一再尝试。

“只有成功最能促成成功”这句话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

研究动机理论的研究人员发现,人们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主要是因为自信。至于他们是否真有这个能力,不管是以何种标准来衡量,其实都不重要。

有一个实验请10个成年人解答10道题。每个人拿到的10道题目完全一样。等他们交出答卷之后,再分别告诉他们答案。

其实他们所取得的答案并不是真的。实验人员告诉其中半数的受试者,他们答得不错,10题里答对了7题。

另外一半受试者,实验人员则告诉他们答得很差,10题里错了7题。然后,再给全体受试者另外10道题(每个人拿到的题目都一样)。

这次答案揭晓之后,实验人员发现第一回合以为自己回答得很好的人,第二回合都答得更好,而在第一回合以为自己表现很差的人,在第二回合的表现则更糟糕。仅仅个人过去的成功史就足以提升人们的毅力、动力,有时候甚至还能有更为突出的表现。

▲沃伦·本尼斯,领导力之父,组织发展理论先驱

沃伦·本尼斯在《潜意识的阴谋:为什么领导者领导无方》(The Unconscious Conspiracy:Why Leaders Can’s Lead)一书中提出了非常充分的佐证:“有一项针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很高,仅这点就足以提高学生智商测验的成绩。”

有关大脑功能的研究显示,人的左脑和右脑的差异其实很大:左脑主导推理、因果和语言,这是“逻辑”和理性的所在;右脑则主导艺术,能够记忆观察到的模式、回忆旋律、作诗。治疗癫痫的手术将左右脑之间的联系截断之后,这两边的差异就会非常明显地凸显出来。

研究显示,右脑型的人擅长记忆,但是不善于诉诸言辞表达;左脑型的人不擅长记忆(譬如人的面貌)。有的人会说,“我一点儿也不擅长记名字,但从不会忘记别人的长相”,这种人不是有问题,只不过是右脑比较发达而已。

阿瑟·库斯勒指出右脑的主要功能。他在《机器中的幽灵》(Ghost in the Machine)一书里,将我们最深层的情绪、对战争和毁灭的倾向归之于“右脑发育不完全”。他认为:“我们的行为一直是由发展不够完全、原始的体系所主导。”贝克更进而表示:“对生物性(亦即我们基本的特质)进行心理分析的重点在于对人类特质的长期洞察力。”他又表示,这让我们急切地“渴望出人头地”“避免孤立”以及“最重要的是害怕无助”。

这些分析对于企业组织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不过这还是有黑暗面的可能性(譬如,我们为了出人头地,几乎愿意不择手段)。

商业研究学者明茨伯格针对这点加以解释:“这项研究一再凸显出以下事实:主要的管理流程过于复杂、难以理解(对于身为研究学者的我,以及对于负责执行的管理者而言,都是如此),引用的信息过于模糊,而且运用表达最不清晰的心理过程。这些过程似乎比较偏重理性、宏观性,而不是命令和因果;比较侧重直觉而不是智慧;似乎主要是右脑活动的特质。”

▲左右脑功能

左脑和右脑的研究显示,企业充满(100%)高度“不理性”(以左脑的标准视之)、情绪化的人:这些人迫切地想要加入胜利的团队(“想要出人头地”),有效的小型团队或是单位环境里的同志情谊,让他们觉得如鱼得水(“避免孤立”);这些人希望对自己的命运至少有些许的掌控(“害怕无助”)。

现在,我们非常怀疑卓越企业的管理方式是根据右脑的考虑开发的。不过看来他们的确是如此,特别是和竞争对手相比之下更是如此。

他们允许(而且运用)人性比较情绪化、比较原始的一面(有好也有坏)。他们提供可以出类拔萃的机会,以及追求质量和卓越的环境。

他们还提供支持——更多褒奖的机会;他们也运用小型紧密的单位(从部门乃至于“臭鼬工厂”,或是运用团队);

他们还在受保护的环境里提供出头的机会——作为质量圈的一部分,譬如在德州仪器有9000个这样的实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卓越企业对右脑特质的重视,让传统偏向左脑的做法直接受到冲击:激发人们努力贡献的诱因,和传统每季设定30个管理目标的做法大相径庭。

关系紧密的小组或是小型单位并不在意规模经济,而且数以千计的质量圈允许自由表达意见,和传统生产组织“单一最佳方法”的形态正好相反。

我们右脑的本质层面中,还有一个通常不受传统管理形态欢迎,但却受到卓越企业青睐的层面,这就是直觉的、创意的层面。许多人认为科学和数学属于逻辑思考,而逻辑、理性的思考对科学的进步绝对非常重要。不过正如前面提到科学范式的转移时所说的,逻辑并非推动科学进步的真正动力。

詹姆斯·沃森是发现DNA结构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完成研究后,描述这种双螺旋状的结构时说:“你看,这真是美极了。”

在科学的领域里,审美观(美的概念)极为重要,诺贝尔奖得主默里·盖尔曼表示:“当你发现一些结构简单,而且符合其他物理定律的东西时,就算有一些实验数据不利于它,也无所谓了。”

麦当劳前任董事长克罗克以极为细腻的说法描述汉堡的美观时,并不是脑子坏了;他只是认识到美观的重要性,而且了解这是建立商业逻辑的基础。

我们以直觉面进行“推论”的程度,和以逻辑面推论的程度不相上下,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实验派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以及丹尼尔·卡尼曼是“认知取向”心理学的领导者。

他们一再实验,不断发现人们的直觉取向。譬如有个他们称为“代表性”的现象,就会对推论能力造成强烈的影响。

简单来说,故事(完整而且本身说得通的事例)比起数据(根据定义,基本上是抽象的)更容易影响我们。

作者:汤姆·彼得斯,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和博士,被《财富》杂志誉为“管理领袖中的领袖”

免责声明: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章综合来源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后台联系

关键词:

最新新闻
回顶部